a-logo
微信 加入收藏
华风周刊
当前位置: 首页 > 华风周刊 > 华风动态>知识产权特色小镇?再再了解一下!【小镇故事多(3)】
知识产权特色小镇?再再了解一下!【小镇故事多(3)】
来源:时间:2020-08-21

2017年7月,以“文旅融合与特色小镇”为主题的2017中国文化旅游高峰论坛在故宫博物院举行,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发布了2017中国文化旅游融合先导区试点名单,辽宁大连冰山集团冰山慧谷、江苏苏州高新区苏绣小镇、浙江嘉兴梅花洲小镇、山东淄博琉璃古镇、陕西扶风全域文化旅游融合、广东深圳华侨城集团甘坑客家小镇、新疆玛纳斯马术红酒森林小镇、新疆布尔津冲乎尔小镇等8个地区入围。这八个小镇被冠为国家级文旅特色小镇,代表着中国文旅特色小镇发展的方向。


IP,即知识产权,具体到文化业,多指著作权。在互联网语境下,IP更为广义的含义就是指那些具有标志性和引领性的符号化要素,成功的IP具有鲜明的辨识度,拥有多维度产品变现的能力,同时支持多媒体时代的跨平台传播且自带消费者流量,这些特性很好地满足了互联网时代文化传播的特点,所以IP越来越成为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引擎。以备受欢迎的美国好莱坞电影为例,在全球票房的统计中,IP系列作品电影获得了最高的累计票房,在票房最高的电影中,70%由动漫 IP 所改编。每年好莱坞超级英雄IP系列电影数量只占 10%,却能创造 80%的利润,此外,好莱坞的IP在游戏和衍生品方面也创造了巨大利润,并呈现出逐年升高的态势。



一、以IP为核心营造品牌价值是文化型特色小镇的核心要素


文化型特色小镇对于公众的吸引力在于其独特的标志性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蕴含在特色小镇当中的文化内涵具有很大的消费价值,是特色小镇的核心竞争力。但由于发展初期品牌意识较薄弱,我国很多文化型特色小镇的核心内涵不够健全,保留的只是文化型特色小镇的“表皮”,而缺乏对其内在“灵魂”的营造,无法推动文化品牌的扩展和传播,难以持续地创造经济价值。美国和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支柱产业,其增加值超过了其他传统产业,IP作为文化产品价值的标志性地位日益凸显。


二、文化 IP 与科技融合是文化型特色小镇的根本依托


积极融入高新科技手段,对于增强文化型特色小镇的感染力和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从产业角度出发,与各类以实体产业为依托的生产型特色小镇不同,文化型特色小镇是以“虚”的文化内容生产,而不是以“实”的物质生产为主体的,它往往以“无中生有”的文化产品生产为特征,通过筛选具有市场传播价值的文化内容进行包装再造,直至转化为实体产品,将文化价值转化成商品价值。我国已初步形成以IP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链,如图:


image.png



三、以IP为核心的文化型特色小镇营建思路


文化型特色小镇与普通特色小镇的区别在于把文化功能作为其生产内核,不仅强调传统文化的形式传承,更突出其作为支撑小镇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柱和主导功能的作用。也就是说,文化型特色小镇不仅需要表现文化,更需要“生产”文化,以文化产业在其中的扎根发展和文化产品的输出为特征。而这是与一些传统小镇只是围绕历史风貌复现或者文化旅游开发等目标进行营建的根本区别,因此,文化型特色小镇的营建不能仅以表面上的空间环境改造为标准,而应以深层次的文化产业根植状况作为标准。

1

突出 IP 在空间营建中的独特标志性


首先,原创性的 IP 是文化型特色小镇营建的灵魂。综观世界范围内的超级文化IP,核心要素是其自身所展现的自我价值,当前文化型特色小镇文化特色的营造普遍平淡化和同质化,或趋向沿袭和复制,缺乏塑造原生性品牌的“胆魄”。而IP作为一种强调独特性的文化符号,恰恰需要突出本土意识,应尽量从本地发掘而不是从外地移植文化内容。


其次,文化型特色小镇的营建需要与IP的原创属性紧密绑定。一般而言,一处特色小镇受到传播范围限制,影响范围较小,影响力多局限在周边地区,无法吸引更多对小镇文化有认同感的潜在消费者。而一个优质的原创IP具有高传播、高认同和强生命力的特点,恰好能够弥补特色小镇在宣传营销辐射范围方面的缺点。


文化型特色小镇的营建原则就是在线下的实体环境中尽力采用各种环境空间设计手段,将优秀的IP文化内容与目标消费者搭建起视觉、触觉及情感等多层次的联系。对于一个IP的模式开发,往往要从表现风格、人物设定和故事架构等方面入手,通过优质的呈现形式和新颖的故事元素,衍生出一系列相关的IP产品,使之具有更强的品牌冲击力和使用黏性,拉动文化型特色小镇的“粉丝经济”。

2

突出IP的产业链引领属性


特色产业是特色小镇立足的根本,在IP塑造之初就应充分考虑其作为先导要素与后续产业链条的整体生态系统设计。以IP作为龙头能够带动上游的艺术创作领域,中游的影视娱乐、媒体网络领域,以及下游最具经济价值的文化旅游领域和文化衍生消费产品。其中,文化与其他产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关系,极大地拉动旅游产业(如住宿、餐饮、购物、交通、会展等)、服务性产业(如金融、物流、零售、印刷、传媒、动漫等 ) 以及相关制造业 ( 如纪念品制造 ) 的发展。因此,IP 引导的全产业链融合,一方面给特色小镇的旅游、会展、零售和文化产业等带来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完备的产业链和齐全的产业功能,构成了文化型特色小镇有效运营的重要条件和核心竞争力。


一个富有价值的 IP 是带动文化型特色小镇产业的DNA,不仅能够提升小镇旅游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等传统产业的附加价值,更能够将影视动漫、游戏娱乐、演艺展会、衍生消费品和文化旅游等一系列新型产业串联集聚,极大地促进小镇的经济发展(图4)。同时,IP能够通过与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融合发展,使特色小镇的文化不仅仅存在于依据建筑与环境营造的空间氛围中,还能通过数字媒介等高新技术“黏住”其他产业,或者渗透到其他领域。


image.png

四、甘坑客家小镇已探索出文化小镇产城游一体化初具成果


image.png

深圳甘坑客家小镇是华侨城集团打造的荟萃深圳本土客家民俗、客家民居建筑、客家民间艺术、客家传统美食、客家田园风光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小镇。客家语中,“坑”是指“山涧”,甘坑泉眼遍布,溪水甘甜,故称谓甘坑。甘坑客家小镇共分六大板块:文化休闲区、特色产业区、农耕体验区、湿地科普区、农业观光区、山地运动区。以生态田园为基础,以客家文化为内涵,以客家风韵建筑为空间载体,以民俗节庆、养生美食、非遗保护、田园体验为核心内容,打造集文化旅游、田园休闲、生态度假、文化展示、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多元复合型旅游目的地。

image.png

分析甘坑客家小镇的专利和商标情况,自2016年华侨城正式入驻甘坑客家小镇,强大的资本和市场效应迅速带动甘坑客家小镇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商标申请量在2016年后呈现数量级的增长,说明甘坑文旅产业得到了快速提升,而专利较为侧重实体产业,保持较为平稳状态。华侨城在甘坑客家小镇以文化IP为商业核心,组合影视娱乐、主题公园、媒体网络、消费品和互动交互在内的五大产业的商业模式, IP已成为了众多中国企业进入文创产业研究和采用的对象。

image.png

在甘坑客家小镇共计2493件商标中,申请量较大的是第9类和第35类申请量,分别达到256件和230件,说明在仪器器具和广告设计方向是近年来甘坑客家小镇实体产业的重要方向。

image.png

深圳华侨城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在入驻小镇了开展了大量的品牌打造,共申请个商标722件,其中“小凉帽”、“LITTLE HAKKA”、“阿凉”、“凉帽宝宝”、“冥神”、“塘鲶记”均是全类别注册。在产业推广上,华侨城也下足资本,2019年由华侨城文化集团出品的动画片《小凉帽之白鹭归来》获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19年第三季度优秀国产电视动画片,同时还有原创热血科幻冒险主题IP—“冥神”和“魔海”动画主题片,以及超级儿童故事系列绘本《小凉帽跟白鹭一起飞》、《白豚小子救爸爸》、《麦鲁的秘境森林》、《洛蜀传》、《塘鲶记》和《冥神》,开启华侨城IP覆盖全年龄段新纪元,打造华侨城首条真正意义上的ACG(漫画、动画、游戏)全产业链。


与此同时,甘坑客家小镇也带动了当地设计、动画、服饰、餐饮、农产品、钟表、食品行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快速发展,如深圳市大沐嘉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对商标“大沐嘉画”进行了全类别注册,深圳庆余科技有限公司对商标“颜正堂”也进行了全类别注册,深圳市大家创库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市禽始皇烤卤有限公司、深圳市双丰食品有限公司等公司也在各自行业逐渐崭露头角。


五、以文化 IP 为核心的深圳华侨城甘坑客家文化小镇营建方法


来到客家小镇,你可以戴一顶客家凉帽,尝一口客家盆菜或客家艾粄,秀一把客家话歌曲对唱;还可以细细品味小镇特有的古驿道、老虎洞、妃子村等传奇故事。它的营建方法包括:

1

精心筛选和建立原创IP


鉴于甘坑地区具有较好的客家文化底蕴,且小镇内依旧有一些保存较好的客家传统建筑,并曾以生产客家凉帽而闻名,小镇确定提炼出客家的凉帽元素作为IP的原生物,提出“新客家人”概念,不仅彰显了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更迎合了广大深圳新群体共同的心理认同。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建立了IP设计实验室,进行原创 IP 挖掘及培育,形成了“客家小凉帽姐妹”的原创IP,创造了充满“真、善、美”意象的“小凉帽”IP形象。“小凉帽”IP人物及其故事所展现出的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自我价值,赢得了一大批忠实的消费者和受众。同时,通过发行“小凉帽”绘本,在虚拟的故事世界里创造了另一个充满童话趣味的甘坑客家文化小镇的平行时空。

image.png

2

文化IP+新兴技术+新型传播方式的产业链融合发展途径


甘坑客家文化小镇以“小凉帽”IP为核心,以新兴技术(如虚拟现实、VR)为手段,融合传统产业形成了相当丰富的产业生态链条。产业链的起点是对“小凉帽”绘本、动画影视等进行的内容生产,以打造优质IP为目标;以IP为纽带将小镇的客家文化向文化创作、出版、教育、影视和游戏等领域渗透,进行文化产业链的横向拓展,同时与动画、VR、3D 打印、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结合生成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将小镇的产业布局进行纵向延伸。此外,利用深圳良好的高新技术背景,发展包括数字集成与芯片研发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将程序软件与硬件设备结合应用于小镇的旅游消费产业中;围绕“小凉帽”IP的各项主题产业等构成产业链的下游,通过IP的附加价值,使得甘坑客家文化小镇的传统产业也获得巨大的收益,即实现IP的全产业链开发。


image.png

其次,甘坑客家文化小镇采用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传播方式。在线上,选择以文化IP与VR技术相结合的开发途径,发展虚拟文化产业,利用IP来为VR内容导入流量,从而实现经济收益;在IP的运营传播过程中,通过创建“客家小凉帽姐妹”的表情包、动画、游戏、红包活动以及小说和绘本的多种文学方式等,实现最大程度的网络平台传播,扩大关注度。在线下,采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研发了“小凉帽姐妹与白鹤”的情景演示产品,并在小镇内部设置“小凉帽”主题 VR 乐园,使消费者能够更方便地体验到IP的内涵,进而扩展了IP的传播途径。

image.png

3

“小凉帽”IP与空间规划深度结合


首先,依据自然生态格局,设置了四大分区— 生态公园体验区、核心文化休闲区 (内部将工业与居住功能迁移,置换为商业和文化旅游功能)、客家文化展示区(将原有工业部分升级,打造新型工业厂区,承接数字文化产业的制造功能 ) 和居民生活服务区 ( 承接小镇的社区功能,打造集中居住地)。


其次,通过整治建筑空间营造客家生活氛围,改善整体环境,重新建设“凤凰谷”等特色传统建筑群落,保留碉楼、老火车站等客家人群入驻时的历史建筑元素,复原重建甘坑客家文化小镇的入口门楼,强化人们对传统客家文化的记忆。


同时,将“小凉帽”IP元素植入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及商品中,增强文化IP品牌的渗透性,使甘坑客家文化小镇与“小凉帽”IP紧密联系在一起。


      围绕“小凉帽”主题,全方位建设亲子休闲娱乐系列项目,建设国内首家原创主题 IP 亲子农庄 — “小凉帽”农庄以及“小凉帽”主题酒店等,以便多维度、立体化地展现 IP 形象的故事和魅力 ,围绕文化IP深度开展小镇的全面设计,通过文化IP的再度包装,增强了特色小镇的整体性。



      最后,策划主题性的文化大事件,推进小镇的IP运营。①甘坑客家文化小镇与凤凰卫视合作,将凤凰谷设为“中华文化人物颁奖典礼”的永久会场,成为第十三届中国 ( 深圳 ) 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分会场。②甘坑客家文化小镇投资300万元,举办“小凉帽国际绘本大赛”,扩大了IP的国际影响力。③通过“文化周末”的设立,形成节庆活动规律,吸引广大体验者形成固定的到访和参与小镇活动的习惯。


image.png

这一系列围绕IP的文化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使甘坑客家文化小镇迅速从以往默默无闻的小镇跃变为深圳本地的文化旅游热点 。


      由此,甘坑客家文化小镇在传统空间营造的基础上,利用“小凉帽”IP形象,凸显了小镇客家文化品牌,收获了大批对历史文化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消费群体,也带动了小镇的亲子消费。这种基于IP营造的方式,突破了传统文化型特色小镇营建方法的局限,将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制造业、服务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性地绑定在了一起,形成了富有生命力的新型产业生态系统。

      

      华侨城甘坑客家文化小镇的实践证明,在知识产权特色小镇的打造过程中对可IP化文化符号的挖掘显得尤为重要,再结合资本对IP形象进行设计、孵化、宣发和推广是打造未来特色小镇打造的重要方向。经验证明以IP为核心的营建方式是一条可行的产城游一体化发展道路,不仅能在竞争激烈的区域发展中树立鲜明的个性品牌,更能够促进特色小镇建立自我造血、自我营养的丰富产业体系。为此,牢牢把握住IP的核心及其开发规律,就有可能为文化型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开辟出一条可行的新型路径。




联系我们Contact Us

服务热线:

传真:更多

在线客服

客服一号
2015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24495号-1 技术支持:明腾-西部商务网